长赤镇历史悠久,自南北朝的北周孝闵帝宇文觉(557年)设置建制,始为曲细县,隋炀帝大业3年(607年)更名为长池县,唐贞观6年(632年)更名为难江县,清为长池乡,民国为第三区治地,1933年红四方面军第11师解放长池,更名为“长赤”,同时建立长赤县苏维埃政府。
解放后为长赤乡,1989年被省政府批准为建制镇沿用至今。区划调整后的长赤镇,行政编制从24个增至48个,其中工勤编制4个,事业编从3个增至15个。设领导岗位9个,其中党委书记1人,镇长1人,人大主席1人,联络组组长1人,副书记3人,副镇长2人,武装部长1人。内设监察室、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安全稳定办公室等职能办公室5个。设会计核算中心、农业服务中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站、计划生育服务站等基层事业服务站所4个。
南江县长赤小学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历史悠久。是由满清三大书院之一的“龙池书院”演变而来,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办学历史。
一九三三年红军入川,在此设立红卅军总医院,李先念同志曾在此养伤数日。一九三六年停办,一九三七年恢复。一九四二年更名为“南江长赤乡中心国民小学校”,一九四六年初中与小学分设,一九五零年初中停办,学校更名为“长赤乡高级完全小学”,一九六零年续建后,学校更名为“长赤乡中心小学”,文革时期再次更名为“南江县长赤小学”。一九七零年恢复初中,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七年九月间,康仲铭同志主持工作,学校发展快,变化大。征地10亩,修建教学楼二幢,中心校在校学生1200人,教职工38人,是全乡教育发展高峰。一九八八年九月,乡初中与小学分设,一九八九年,张爱萍上将为学校亲笔提写校牌,并书赠“希望老乡干得更好”的横幅。一九九O年元月,长赤乡建镇,学校更名为“南江县长赤镇中心小学”,一九九八年中心、小学迁至桥梁村小学,占地9344M2,修建教学楼1600M2。一九九就九年教育改革后,镇中和镇小合并成“南江县长赤镇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成为全县规模的农村学校。学校现有教师120人,教学班90个在校学生3600人,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38人,中学一级教师6人。中小学合并后,尽管财政困难,学校康勇成校长带领全体教职员工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学校建设,多方筹措资金200万元修建学校教学大楼1600M2、教师宿舍楼1700M2,学生公寓800M2,修建食堂,改造危房,学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成为该校发展的鼎盛时期。
该校办学历史悠久,学校曾获“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巴中市教师队伍建设示范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陈家富被评为全国辅导员,黄中成被评为全国教师。该校为上级输送了大批学生,为地方经济培养一批批适用人才,2000年春获美国新泽西理工大学同时被授予机械工程博士和计算机科学博士两个学位的杨波就是一九八四年七月在长赤小学初中毕业考入南京机械学校中专的学生。
郭延通、李泽海、王承泉、周开俊、孙渊儒、李正甫、甘元惠、康仲铭、孟仲贤、何伟昌、李中成先后担任学校负责人,现任校长康勇成。
九十九包挂浮云,百梁沟壑潜蛟龙。曾写进中国革命历史的长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长赤镇中心小学就始建在这块圣洁的红土地上。历史演绎,学校三易其址,从龙池书院迁至桥梁村校,占地7000M2,中心校辖11所村校,78个教学班。2500余名学生如群星灿烂,98名辛勤的园丁用巨臂托起明天的希望。
学校党政一班人精诚团结,锐意改革,大胆创新。以“团结、勤勉、拼搏、奉献”为校训从严治校,以“创学校,育合格人才。”为目标勤育英才。昨天在那满是荆刺的山道上留下一窜窜带血的脚印,撷摘了国家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授予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的桂冠,省、地、县、区党政给这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校园,置上“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教研工作先进单位”、“少先队工作先进集体”等一道道烫金字的光环。八十年代上将张爱萍亲笔为学校题写校牌。曾一支粉笔拌两袖清风在三尺讲台任四季晴雨用五脏六腑七言八语抒九曲情怀踏春露踩秋霜诚滋桃李。两年中,获巴中地区首届“十佳少先队员”1人,“获中国、新加坡联合举办的少儿书画大赛”金奖1人,银奖8人,获全国第十届、十一届双龙杯少儿书画大赛银奖2人,铜奖12人,奖24人,获全国小学生铅笔书法大赛一、二等奖10人,获全国“少年百科知识竞赛”金奖1人,获全省当代少儿美术书法大赛奖18人。学校分别被授予先进集体、集体二等奖、组织奖。树未参天倍爱树,花放遍地还栽花。记住昨天的艰辛,珍视今天的收获,迎接明天的辉煌。